
春节后商品市场波动:生猪强势,鸡蛋承压,及基于消费库存比的估值分析

春节期间,国内外市场发生诸多事件,美国加征关税,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(Deepseek算法简化可能影响AI方向),阿里也推出性能可能超越前者的AI产品。尽管市场曾承压,但随后迅速反弹,展现出令人意外的乐观情绪。这表明当前市场对国外利空消息已产生钝化,靴子落地反而成为利好。同时,国内信心增强,科技竞争的积极态度取代了以往“国内没有高科技,只有仿造”的自卑情绪。我们或许非常擅长科技竞赛,因为我们勤奋、聪明,并且拥有强大的集体能量。
在商品市场方面,鸡蛋现货价格在春节期间出现匪夷所思的15%-20%跌幅,而期货市场在第二个交易日才下跌2%,反应较为迟缓。这主要有两个原因:一是年内周期性大跌属正常现象;二是节前鸡蛋供应充足,期货市场在24年年末已出现大跌,提前兑现了基本面预期。
生猪市场则呈现不同的景象。节前市场预期供应增加,但需求不及鸡蛋(鸡蛋具有廉价蛋白替代作用),导致养殖端提前出栏,造成节后供应短缺。与鸡蛋不同,生猪鲜肉不易储存,只能以活体存栏,屠宰量可控;而鸡蛋无法控制产蛋速度,节前存在库存积压。简而言之,生猪供应源头更容易控制,而鸡蛋则有库存调节作用。
节后,大肥猪短缺加上养殖端压栏,导致生猪现货价格稳定甚至超出预期,期货市场开市首日大涨,次日回落。猪强蛋弱的现象,反映出供应在时间上的错配:生猪节前出栏过多,鸡蛋节前库存过多。此外,鸡蛋现货节后断崖式下跌的特点(可能与养殖节奏有关,生猪年内集中出栏,但蛋鸡持续产蛋,春节期间消费减少,但产蛋量未减少)也加剧了这种错配。
供应错配导致鸡蛋相较于猪肉的蛋白质替代作用暂时失效,但这作用仍然客观存在,观察24年鸡蛋消费量即可体会。因此,对鸡蛋市场不必过于悲观。
此外,不应过度关注基差。鸡蛋进入交割月,基差可能在200到1000之间波动。
接下来进行估值分析。生猪和鸡蛋的需求、生猪的存栏量难以精确确定,因此估值也存在不确定性。以下估值系统较为主观:
建立类似消费库存比的估值系统,需要消费和存栏数据,根据比值进行类似比值的价格对应(同比选取原则,保证年内周期性趋同)。
生猪:1月存栏数据未公布,使用10个月前能繁母猪数据推导,屠宰量使用同比预估,估值水平类似去年3月。当下3月期货估值:15200-2000(3月基差)=13200,盘面13065。大涨后回落也符合这一估值。
鸡蛋:2月存栏量预估微增,按周度需求及节日占比估算1月销量,同比预估2月销量,估值水平为去年3月的0.93倍。当下3月期货估值:青岛现货3650*0.93-240(3月基差)=3155,盘面3155。昨日大跌也符合这一估值。
当然,该估值系统可能存在误差,需要复盘和验证。数据预估也较为困难,估值回归未必短期就能实现,不必对盘面价格与系统估值强行对应。估值的意义在于形成交易目标,没有目标的交易,是难以盈利的。
免责声明:文章部分数据来源于光大期货、紫金天风期货、wind,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平台及所在机构观点,据此入市风险自负。期货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