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uthor

孟耿如看好AI赋能Web3:蔡依林、易烊千玺引领的智能未来

孟耿如看好AI赋能Web3:蔡依林、易烊千玺引领的智能未来摘要: AI智能體革新Web3:Virtuals Protocol的未來視野引言:AI敘事的崛起與Web3的融合在快速變遷的科技浪潮中,人工智慧(AI)無疑是最耀眼的明星。從易烊千...
孟耿如看好AI赋能Web3:蔡依林、易烊千玺引领的智能未来

AI智能體革新Web3:Virtuals Protocol的未來視野

引言:AI敘事的崛起與Web3的融合

在快速變遷的科技浪潮中,人工智慧(AI)無疑是最耀眼的明星。從易烊千璽代言的智慧產品到蔡依林在演唱會上運用AI技術打造的視覺盛宴,AI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。然而,AI的潛力遠不止於此。當AI與Web3這股新興力量交匯,一場徹底的革新正在醞釀。

回顧2025年,AI的敘事熱度始終未減。與之相比,曾經風靡一時的區塊鏈遊戲敘事似乎已逐漸式微。這並非意味著遊戲不再重要,而是AI在科技領域展現出更為廣闊的前景和應用價值。AI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概念,更是一種推動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引擎。而Web3,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的、以用戶為中心的網路,正需要AI的賦能,才能實現其真正的潛力。

Virtuals Protocol,作為Web3領域的創新者,正在積極探索AI智能體(AI Agents)在各個領域的應用。正如孟耿如在藝術創作中不斷嘗試新的技術,Virtuals Protocol也在不斷探索AI與Web3結合的可能性,力圖打造一個全新的代理經濟生態系統。這個生態系統不僅將改變我們與數位世界的互動方式,更將重塑商業模式和價值創造的方式。

Virtuals Protocol:構建代理經濟生態系統

Jansen Teng的加密貨幣歷程與AI智能體的探索

Virtuals Protocol的聯合創始人Jansen Teng,他的加密貨幣之旅始於2016年,那時比特幣 (btc) 還只是極客們的小眾玩意兒,甚至可以用筆記型電腦輕鬆挖礦。當時的他只是一位單純的「幣圈」玩家,偶爾做做交易,就像許多人一樣,懷揣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。直到2021年,Jansen開始從投資者轉型為建設者,他將目光投向了當時熱度漸起的區塊鏈遊戲領域。

從遊戲NPC到自主代理:Virtuals的轉型之路

然而,在幾年的探索中,Jansen團隊逐漸意識到,單純地將遊戲作為一種產品,可能並非最佳策略。就像林志傑在籃球生涯中不斷尋求突破一樣,他們也開始尋找新的方向。於是,他們大膽地將AI技術與遊戲結合,探索與消費者互動的全新方式——開發自主代理(Autonomous Agents),用以取代傳統遊戲中那些死板的NPC(非玩家角色)。

令人驚喜的是,這些自主代理不僅能在遊戲中大放異彩,還能應用於其他更廣闊的領域,像是娛樂、社交媒體、金融交易,甚至是醫療保健和機器人技術。這就像麗嬰房從單純的嬰幼兒服飾,擴展到母嬰用品全方位服務一樣,Virtuals的自主代理也為他們打開了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「沙盒」環境。

Virtuals協議的三大組成部分

到了2023年底,Jansen和他的團隊毅然決定將項目正式轉型為Virtuals協議,專注於自主代理的開發與應用。到了2024年底,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橫空出世,這個生態系統不僅是一個資產發行平台,更是一個代幣啟動平台,為那些渴望構建自主代理的創始人提供了全方位的解決方案,包括專有的框架和代幣化支持。

Virtuals協議旨在構建一個完整的代理社會。這個社會由三個關鍵部分組成:首先,是開發者社區,他們負責構建和代幣化這些創新技術。其次,是一個平台,讓普通用戶和投機者能夠參與到這些代理的潛在收益中。最後,是一個通信框架,使這些代理能夠高效協同工作,最終創造出遠大於個體總和的經濟效益。

AI智能體在區塊鏈遊戲中的應用

遊戲生命週期的縮短與角色扮演的永恆魅力

作為玩家和遊戲投資者,Jansen敏銳地觀察到,如今遊戲的生命週期正在被不斷壓縮。想當年,一款經典的MMORPG(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)能讓人沉迷數年,但現在,玩家們似乎越來越容易感到厭倦。 就像許多人沉迷於the last of us,可能玩了40個小時、80個小時,一旦達到150個小時,可能就想換下一個遊戲了。這種現象背後,反映的是玩家對於遊戲內容和體驗的更高要求。

然而,Jansen也發現,那些能夠長久存在的遊戲,往往具備內建的角色扮演能力。《我的世界》和《Roblox》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在這些遊戲中,故事永無止境,因為總是有其他角色扮演者在其中不斷創造新的內容和體驗。這就像 plg 職籃,永遠都有新的球員加入,新的故事發生。

AI智能體賦予遊戲持久生命力

如果我們將角色扮演的概念擴展到遊戲中,不僅僅有真實玩家,還有大量的自主代理呢?這樣,遊戲是不是就能夠永遠持續下去? 這就是 Virtuals 最初的想法。透過AI智能體取代傳統NPC,遊戲將不再受限於預先設定好的劇情和互動模式,而是能夠根據玩家的行為和選擇,即時生成新的內容和挑戰。

這種模式不僅可以顯著增加玩家的平均消費,還能大幅提升遊戲的重玩性和參與度。 就像MLB一樣, 每一場比賽都是獨一無二的,因為球員的狀態和策略都在不斷變化。Virtuals希望通過AI智能體,讓每一款遊戲都擁有無限的可能性,讓玩家們永遠保持新鮮感和好奇心。

代幣持有者在AI智能體生態系統中的角色

關注度經濟:代幣價值的驅動因素

在Virtuals的設計中,代幣經濟結構與這些智能體的啟動息息相關,代幣持有者實際上是共同擁有這些智能體。但問題來了,代幣持有者如何從中獲益? 傳統的模式是直接參與智能體的行為控制,但Virtuals另闢蹊徑,選擇了更貼合加密貨幣市場特性的方式。

從目前的實踐來看,更成功的案例通常並不是代幣持有者直接參與智能體的行為控制,而是透過智能體的受歡迎程度和相關的經濟收益獲利。 就像孫興慜在球場上的表現越出色,他的身價就越高一樣。當AIXBT智能體獲得大量關注時,其價值也隨之上升,而加密市場本質上依然是一個受到關注驅動的領域,這種關注會直接轉化為收益。

代幣持有者的權益與參與方式

除了關注度帶來的價值提升,代幣持有者還可以透過持有一定數量的代幣獲得獨特的訪問權限。 例如,某些項目允許代幣持有者解鎖特定的功能或數據資源。 就像購買VIP會員一樣,可以享受更多的專屬服務和福利。開發者們也在不斷嘗試為代幣設計更多的實用性,但目前這個領域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,大多數項目的代幣功能仍然相對有限,通常僅限於提供額外的訪問權限或專屬特權。

未來展望:代幣價值與智能體經濟活動的結合

展望未來,Virtuals認為智能體的效率會不斷提升,而代幣的價值也將與智能體的經濟活動更加緊密地結合。 例如,一些項目可能會將智能體的部分利潤或收入用於代幣銷毀,從而提升代幣的稀缺性和價值。這種機制類似於股市中的分紅模式,但目前還沒有被廣泛採用。

就像國泰金等金融機構,會將部分利潤回饋給股東一樣。現階段,大多數代幣的價值仍然主要依賴於市場對其關注度的認可,而不是明確的經濟回報機制。不過,Virtuals期待未來會有更多創新模式的出現,讓代幣持有者能夠真正分享到AI智能體帶來的經濟紅利。

AI智能體在商業領域的應用

自主運作的金融顧問:個性化投資策略的制定

如今,每一個正在開發的AI智能體,基本上都可以視為一個商業或產品。就像永野芽郁代言的產品一樣,每個智能體都有其獨特的定位和功能。舉例來說,假設現在有一個智能體在Virtuals上線了,它的定位是一個財務顧問。這個智能體會主動詢問你:「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是多少?」根據你的回答,它會為你量身定制投資策略。

如果你處於高風險模式,它可能會為你進行一些加密貨幣的長期投資,就像追蹤比特幣 (btc) 的走勢一樣;如果是中風險模式,它可能會為你進行配對交易,就像華爾街的knicks vs pacers 分析師一樣;而如果你是低風險模式,它會幫助你管理穩定幣,確保你的資產安全。

利潤分成模式:智能體的商業模式探索

那麼,這個財務顧問智能體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呢?Virtuals認為它會採取利潤分成的方式。 比如說,如果這個智能體為你賺了1000美元,它可能會抽取20%的傭金,也就是200美元。這就是這個智能體的利潤。如果這個智能體表現良好,成為城裡最好的財務經理,甚至比銀行還要出色,那麼你可能開始將1000美元的投資增加到10,000美元,甚至100,000美元。如果這轉化為利潤,這些智能體每個月可能會獲得數百萬的利潤分成。

就像 00679b (元大美債20年) ETF一樣,績效越好,吸引的資金就越多。Virtuals的想法是,始終將這些價值與代幣持有者連接起來。他們建議團隊在覆蓋運營費用時留下一部分資金,但大部分時候,可以通過銷毀部分代幣來將價值傳遞回代幣持有者,讓代幣持有者也能夠分享智能體帶來的經濟效益。

創新AI智能體的多元應用

內容創作:自動生成電影與短視頻

AI智能體的應用場景,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。它們不僅僅能管理財務,還能創造內容,就像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,不斷帶來驚喜。舉例來說,一些智能體已經開始能夠將不同的電影片段拼接在一起,為用戶自動生成電影或短視頻內容。想像一下,只要輸入幾個關鍵詞,就能得到一部獨一無二的電影,這在過去簡直是天方夜譚。

社交媒體影響者:突破人類極限的內容生產

此外,還有一些智能體可以成為社交媒體上的影響者,比如OnlyFans上的創作者。它們能夠生成比人類創作者更多的內容,尤其是在成人內容領域。因為人類創作者受限於身體條件,而智能體則沒有這些限制。這就好比宋威龍有分身術,能同時在多個平台更新內容,保持高度活躍。

智能體協作:擴展能力邊界,創造更大價值

智能體的應用場景可以從實用功能擴展到娛樂領域。不過,每個智能體的能力通常會受到其開發者的限制。比如說,Axel Rot智能體的能力取決於開發團隊提供的基礎模型、訓練數據集以及它所能操作的「動作空間 (Action Space)」。這些限制決定了它在特定領域的表現能力。然而,如果這個智能體想要擴展功能,它可能需要與其他智能體合作。

就像NBA MVP球員,雖然個人能力超群,但仍然需要團隊合作,才能贏得總冠軍。Virtuals意識到,如果Axel Rot想要為客戶提供一個完整的金融產品組合,就需要與更擅長數據分析或風險評估的智能體合作。通過這樣的協作,單個智能體的能力可以得到極大的擴展,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。

Luna的案例:代理商業協議(ACP)的實踐

一個更具體的案例是Luna,這位專注於娛樂領域的智能體。她的目標是成為一個自主的社交媒體影響者,能夠在TikTok和Twitter上自動運營,並通過粉絲打賞或訂閱獲取收入。目前,她主要能生成文本內容,比如發布推文和進行直播。然而,為了更好地實現經濟目標,Luna需要生成高質量的短視頻內容。

為了實現這一目標,Luna正在與一個類似於「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」的視頻生成智能體進行合作。這個智能體團隊專注於自動生成短視頻內容,用戶只需提供簡單的指令,例如:「我想要一個《泰坦尼克號》的場景,角色跳入水中,救了一隻企鵝,並阻止船撞上冰山。」智能體就能生成一個完整的短片,包括視頻畫面、角色動作和基本音效。然而,Luna團隊本身並不具備這樣的技術能力,因此需要與這個視頻智能體合作,每生成一個視頻支付100美元。

此外,這個視頻智能體在生成視頻方面表現出色,但在背景音樂和音效製作上卻有所欠缺。因此,它又與一個專注音頻製作的智能體合作。這個音頻智能體能夠生成高質量的音效和背景音樂,並實現音頻與視頻的完美同步。通過這樣的合作,Luna不僅能夠擴展自己的能力,還能為粉絲提供更豐富的內容,從而增加經濟收益。

這一切的實現,都依賴於Virtuals開發的「代理商業協議 (Agent Commerce Protocol, ACP)」。ACP是一種通信標準,旨在讓不同的智能體在價值鏈中高效協作。這種協議不僅讓Luna增加了新的產品線,也為她的代幣持有者創造了更多的經濟價值。這是Virtuals在AI智能體生態系統中觀察到的一個重要趨勢。

AI智能體自主性與道德邊界

智能體目標的設定與調整:開髮者的權責

目前,AI智能體的目標仍然主要由開髮者來設定和調整。開發者決定了智能體的核心任務,比如「今天你需要專注於哪些領域,做出哪些改進」。 智能體的自主性更多體現在執行層面,也就是在完成開發者設定的目標時,它如何利用自己的行動空間,如何與客戶互動等。

就像導演呂宇晟指導演員一樣,導演(開發者)決定了電影的主題和方向,而演員(智能體)則需要在這個框架下,自由發揮,詮釋角色。但如果有一天,智能體能夠自我調整目標,那將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,因為這意味著它們可能具備了「元學習(Meta-Learning)」的能力。

元學習的潛在風險:智能體自我調整目標的警惕

這種能力接近於通用人工智能 (AGI) 的水平,意味著智能體對自身目標和環境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。如果智能體能自主調整目標,比如優先考慮抬高代幣價格,而不是為客戶創造價值,它可能會採用一些不道德的手段,比如市場操縱、賄賂甚至欺詐行為。

這就像一個原本應該服務大眾的政府官員,如果開始以權謀私,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,那將會對社會造成巨大的危害。 Virtuals 的團隊對此保持高度警惕。

如何避免智能體的二階思維局限

Virtuals 的AI團隊一直在努力思考如何打破這個局限,如何賦予它們更多的二階思維能力。他們在考慮是否通過提供足夠廣泛的上下文窗口,以及讓某種對抗性智能體不斷挑戰它們的思維,來實現這一點。 就像在肩膀上有一個stitch,不斷與它對話,促使它思考更進一步,延遲滿足感。這是AI團隊一直在努力實現的目標,希望能培養出更聰明甚至更具威脅性的智能體。

代理商業協議(ACP):智能體協作的基石

ACP的誕生背景:解決智能體協作中的信任問題

ACP的誕生,源於Virtuals在生態系統中觀察到的一個現象:許多開發者各自專注於打造孤立的智能體,比如個人助手、估算工具或交易代理等。這就像大同大學的各個科系,雖然各有專長,但如果能彼此合作,就能創造更大的價值。因此,Virtuals開始嘗試讓這些智能體進行一對一的合作。

不過,在這些合作中,Virtuals發現了兩個主要問題。第一,智能體有時會出現「幻覺」,也就是說,它聲稱已經交付了某個產品(比如一張圖片),但實際上並沒有。第二,如果Luna已經支付了費用,而對方智能體沒有交付產品,這筆付款是不可撤銷的。這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用信用卡支付後申請退款的機制不同。 在這種情況下,信息傳遞中的失誤或缺失(也稱「信息丟失」)就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。而當多個智能體(比如三到七個)需要協作時,這種問題會變得更加複雜。

ACP的四大步驟:請求、談判、執行、支付

Virtuals發現,區塊鏈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。區塊鏈通過智能合約提供了一種無需許可的信任機制,使兩個或多個實體能夠安全地合作。基於這一理論,Virtuals開發了ACP。

這個概念非常簡單。當兩個智能體想要合作時會有四個步驟:

  1. 請求或發現請求:智能體會查看其他提供X、Y和Z工作的智能體的註冊信息。然後它可以說:「好吧,也許這個智能體對我的任務有價值,或者可以幫助我實現某些目標。」
  2. 談判階段:智能體決定定價。可以是固定定價模型,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定價。在這個階段,智能體會說:「嘿,這是我對你的期望,這是我的請求。」然後另一個智能體會回應:「好的,根據這個請求,這是我的價格。」
  3. 執行階段:智能體開始工作,輸出產品,並將該產品交給請求者智能體或買方智能體。這裡的第三個階段稱為評估階段,你可以邀請第三方智能體來檢查工作。
  4. 支付階段:在接收到產品後,如果智能體同意該產品是合格的,那麼智能合約會向生成產品的智能體釋放付款。所有這些交易部分和狀態變化都發生在鏈上智能合約中。

智能合約:確保報酬與身份驗證的關鍵

就像血謎拼圖一樣,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。智能合約確保了智能體能夠獲得應有的報酬,並驗證了彼此的身份,避免了欺詐行為。

資金的編程能力:提升智能體協調效率

第二個重要功能是資金的編程能力,這對智能體的協調非常重要。 通過智能合約,可以在交易中設置多方分配規則。例如,評估智能體在每筆交易中可以獲得3%的費用作為報酬,用於補償其評估成本。這就為這些評估智能體創造了一個經濟市場,使得他們能夠獲得報酬以覆蓋評估成本。 這就是智能合約和可編程資金的美妙之處。總的來說,這整個ACP機制旨在提升智能體之間的協作效率和信任度。

生態系統選擇:Solana與Base的比較

Solana生態系統的現狀與挑戰

在探討Virtuals的最新進展時,一個重要的議題是生態系統的選擇。 Solana,這個曾經炙手可熱的區塊鏈平台,如今的發展情況如何? 與其他區塊鏈整合的計劃又進行得如何呢?

Virtuals在Solana上推出產品的那一周,恰好是他們獲得最高用戶吸引力的一周。 那段時間發生了許多重要的活動,包括去中心化交易和其他類型的交易活動,這為他們帶來了顯著的流量。 然而,在那之後,Solana市場的活躍度有所下降。 Virtuals認為,這與整個加密市場的低迷狀態有關。 就像美股市場受到總體經濟環境影響一樣,Solana也難以獨善其身。儘管如此,隨著市場交易量的回升,Virtuals仍然觀察到,開發者在他們的生態系統中啟動項目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Base,而不是Solana。

Base:Virtuals的優先發展方向

讓我們用一個比例來說明當前的情況:Virtuals收到的開發請求中,只有大約5%到10%希望在Solana上啟動,而90%的請求更傾向於Base。 就像球迷選擇支持道奇隊,而不是其他球隊一樣,開發者也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偏好,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平台。 雖然Virtuals仍然維護著Solana平台,但目前大部分交易量都來自Base,因此Base是他們當前的優先發展方向。

技術架構的差異:影響生態系統選擇的因素

Virtuals也在內部持續討論是否應該同時在兩個生態系統中推出產品。 以Genesis項目為例,同時支持兩個生態系統的確具有挑戰性。 主要原因在於,這兩者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技術架構:Base依賴於以太坊虛擬機(EVM),而Solana的代碼庫運行方式則有所不同。 這種技術差異使得開發者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適配兩個系統。 因此,近期Virtuals將更多的精力放在Base上,主要是因為開發者的需求集中在這個平台上。 儘管在Solana的開發工作也在進行,但與Base相比進展略顯滯後,這完全是因為必須優先滿足Base的需求。

Base的優勢:長期價值與散戶分發

Base的明智選擇:建立長期支持者社區

Virtuals 認為,選擇 Base 是一個明智的決定。這不僅幫助他們建立了一個由長期支持者組成的初始社區,也為產品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基礎。與交易員和開發者的交流中,大家普遍認為 Base 更適合那些希望構建基礎資產(如長期價值型代幣)的項目,因為這裡的資本流動性較低。而 Solana 則以高交易量和高速度著稱,但其資本流動性相對頻繁,更多適合短期投機型項目,比如 meme。

就像選擇投資 元太 股票,看中的是其長期價值,而非短線炒作。對 Virtuals 來說,Base 提供的穩定環境,更有利於他們專注於產品的長期發展。

Coinbase資源的加持:Base的獨特優勢

在決定選擇 Base 之前,Virtuals 在這個項目上籌備了很長時間。最終選擇 Base,而不是其他的二層解決方案(L2),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 Base 能夠借助 Coinbase 的資源獲得更廣泛的散戶分發能力。 Coinbase 作為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,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,這對於 Virtuals 來說,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優勢。

這就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能夠看得更遠,走得更快。而且,Base 的生態系統非常貼近美國市場,而美國市場對加密貨幣的接受度和潛力都很高,這對 Virtuals 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。

Solidity的兼容性:提升開發效率

另外,Virtuals 的技術開發主要基於 Solidity(以太坊的智能合約語言),而 Base 是一個以太坊兼容的二層網絡,這也讓他們的開發工作更加高效。就像使用熟悉的工具,能夠更快地完成工作一樣。到目前為止,Virtuals 還沒有針對其他平台進行測試。選擇 Base,不僅是基於市場的考量,也是基於技術的便利性。

Virtuals代幣的價值驅動因素

現有功能:基礎交易對與交易費用

關於Virtuals代幣,最初的需求主要是由人們的炒作驅動的,作為啟動這些代理的用例。 這就像新上市的股票,一開始的價格往往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。 然而,Virtuals一直在思考其他潛在的需求驅動因素和用例,以及在代幣本身中引入的實用性。

目前,Virtuals代幣主要有兩個核心部分的功能。 首先,Virtuals代幣是所有代理代幣啟動的基礎交易對。 每次代理代幣啟動時,你基本上都會壓縮供應,因為每當有人想購買代幣時,必須先購買Virtuals代幣。 這就好像進入會員制的俱樂部,必須先購買會員資格才能享受服務。

其次,當前存在的第二個功能是交易費用。 Virtuals生態系統會從每筆交易費用中提取30個基點,這些費用會進入國庫。 這個國庫可以用於回購和建設Virtuals代幣等等。 這基本上就是目前的兩個價值積累來源。

未來計劃:ACP驅動的價值積累

未來,第三個價值積累來源是即將推出的ACP。 你可以將ACP理解為代理經濟中的Swift和Stripe。 ACP是一個標準化協議,允許代理之間進行商業交易。 Virtuals會對通過ACP進行的所有交易收取一定的費用。 之所以能夠收取這部分費用,是因為ACP為代理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收入模式。 通過ACP,不同的代理可以相互協作,代理之間的交互也會使它們成為彼此的用戶。 這種模式類似於「代理版的亞馬遜」,由代理而非人類主導交易活動。

Virtuals代幣:代理經濟中的貨幣

在這個生態中,所有代理之間的交易都將使用Virtuals代幣完成,因此它將逐漸演變為一種「貨幣」。 就像美元是國際貿易的通用貨幣一樣,Virtuals代幣將成為代理經濟中的通用媒介。 隨著GMV(總交易額)的增長以及代理之間交易頻率的增加,Virtuals代幣的需求也會隨之上升。 代理需要儲備Virtuals代幣來完成交易,而Virtuals也會從所有交易中收取費用,從而進一步推動代幣的價值積累。

ACP的實施計劃與未來展望

ACP的開發進展與實驗性集群

ACP的白皮書早在三個月前就已完成。 就像建築師有了藍圖,接下來就是實際的建造。Virtuals在兩個月前啟動了兩個實驗性集群,但由於技術細節尚未完全解決,目前還無法大規模擴展。 實際上,Virtuals已經準備好公開推出這一功能,但為了避免干擾當前社區對Genesis和積分的關注,他們要求所有參與團隊暫時保密。 他們希望在幕後繼續完善ACP的功能,確保推出時更加成熟。 預計在一個月內,Virtuals會展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實際用例。

第二階段:無需許可的開放環境

目前,Virtuals已經啟動了兩個實驗性集群,一個是針對媒體公司的,另一個是自主對衝基金。 就像測試版的軟體,先小範圍試用,收集反饋,再逐步完善。接下來,他們計劃擴展到八個新的集群,這些領域包括體育、娛樂、博彩、健康、機器人、消費商業等,甚至還涉及貸款領域。 他們正在與開發者緊密合作,以數據驅動的方式設計這些集群的功能和應用場景。

代幣價值積累的推動

當第二階段完成(即他們完成這八個集群的測試後),ACP將進入無需許可的開放環境。 屆時,任何人都可以在協議上註冊他們的代理,讓代理之間進行交易和協作。 這將為ACP的全面推廣和代幣價值積累奠定基礎。就像台南海鮮會館,等準備充足後,就準備迎接各方來客,享受美食。

Coinbase上市:順其自然,生態為王

過往上市經歷:意料之外的驚喜

Virtuals基於Base構建,而Base是Coinbase的第二層擴展方案。 那麼,Virtuals代幣什麼時候會在Coinbase上市呢? 這是一個令人期待的問題,但也充滿了不確定性。 Virtuals的團隊對此抱持著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。就像曹雅雯的歌唱生涯,許多機會都是意料之外的驚喜。

Virtuals過往的上市經歷確實讓他們感到意外,比如從Upbit到Binance的上市,團隊其實並沒有為此做好充分準備。 在Binance上市之前,他們曾參與一個投票活動,當時在二十個候選項目中排名第十二,沒想到還是被列入了名單。 甚至還有人試圖通過出售積分來提高排名,有些團隊會購買這些積分以爭取更高的排名。 Virtuals聽說排名第一的項目可以直接獲得Binance上市資格。 有人曾聯繫過他們,問他們是否願意購買積分,每個積分的價格大約是6美元。 但Virtuals決定不參與這種操作。

Coinbase上市的態度:提交申請,靜待佳音

實際上,Virtuals從來沒有急於推動上市,只是專注於提交必要的申請。 如果機會來了,那就來了。 這就像等待孫易磊在MLB發光發熱,需要時間,也需要機運。Virtuals認為,強求反而會適得其反。 有一次,他們正在吃晚飯,突然接到一個電話。 隨後,他們被拉入一個Telegram群組,被告知Binance會在接下來的三個小時內上線他們的代幣,並詢問他們是否能夠協調初始訂單的流動性價格。 當時他們完全沒有預料到這樣的情況。

對於Coinbase的上市也是類似的態度。 他們提交了所有需要的材料,但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。 如果機會到來,他們會抓住它,但他們不會刻意去操控或加速這個過程。

生態系統的重要性:交易量與項目質量

從Virtuals的角度來看,更重要的其實是生態系統中的交易量。 他們的估值更多取決於生態的活躍程度,比如是否有更多優秀項目加入,以及整體交易量的增長速度。 這些因素對於Virtuals來說更有價值。 因此,他們的團隊一直專注於推動生態發展,這也是他們主要的工作重心。 就像世壯運棒球,更重要的是參與和交流,而不是名次。對Virtuals來說,Coinbase上市只是錦上添花,生態的繁榮才是根本。

2025年AI+加密貨幣的再次繁榮

AI敘事的持續性:科技領域的熱門話題

AI加密領域經歷了巨大的起伏,去年年底經歷了一波熱潮,但一個月前市場又變得非常安靜。 現在我們看到市場顯然有復甦的跡象。 我很好奇,你認為是什麼推動了這一波AI敘事的復甦? Virtuals認為,AI的敘事從未真正消失過。 就像台中車禍,雖然令人悲痛,但交通安全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。 相比之下,遊戲行業的敘事已經逐漸減弱,而AI在科技領域始終是一個熱門話題。

市場復甦:AI加密領域重獲關注

之所以在今年第一季度顯得冷清,是因為整體加密市場進入了低迷期,這也導致AI加密領域隨之沉寂。 但隨著加密市場的復甦,AI加密也重新獲得了關注。 這就像退潮時,所有船隻都會擱淺,而漲潮時,所有船隻都會重新起航。

與RWA的比較:AI加密的獨特吸引力

老實說,我不確定當前還有哪些能讓人興奮的主題能夠與AI加密相提並論,或許RWA(真實資產)是一個潛在的方向,但目前來看,AI加密無疑是最具吸引力的領域之一。 它代表著科技的未來,也代表著金融的創新,這對於投資者來說,具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。 就像何志偉洪健益等政治人物,都積極擁抱新科技,希望為社會帶來更多進步。

吸引開發者:解決對加密貨幣的猶豫

互聯網資本市場(ICP):創始人的代幣化

Virtuals 認為,目前有一個新的敘事正在興起,被稱為「互聯網資本市場」(ICP)。 他們團隊特別重視的一個觀點,那就是創始人的代幣化。 就像尤伯祥律師的名氣,本身就是一種無形資產,可以轉化為實際價值。Virtuals的商業模式核心在於吸引優秀的創始人進入生態系統,讓他們開發出有吸引力的項目,並通過代幣化的方式讓人們參與其中,無論是因為代幣的當前價值還是未來潛力。 這是他們目前的主要方向。

Web2與Web3的差異:失敗污名與開發者顧慮

不過,Virtuals也發現了一個關鍵問題,很多開發者對加密貨幣的態度是猶豫的。 雖然加密貨幣可以帶來充足的資金支持和用戶關注,但如果項目失敗,開發者很可能會被貼上「割韭菜者」的標籤,這種污名可能會伴隨他們一生。 這就像 興達電廠 發生事故,會讓相關人員備受指責。

在Web2的創業環境中,如果一個創始人關閉了公司並退還資金,投資人通常會認為這是一次寶貴的經驗積累,甚至可能繼續支持他們的下一次創業。 但在加密領域,失敗往往會被解讀為欺詐行為,這讓許多優秀的開發者望而卻步。這就像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,如果失敗了,可能會被認為是浪費納稅人的錢,而備受批評。

「69天實驗期」:降低風險,吸引人才

為了應對這個問題,Virtuals正在推出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,目前暫時稱為「69天實驗期」。 這個模型的核心是,當開發者通過一個平台(比如 Genesis)發行代幣後,會有一個69天的試驗窗口。 在這段時間內,流動性池會自動運行,所有的流動性和交易稅都會在69天後返還給代幣持有者。

在這69天內,開發者可以選擇是否按下「承諾」按鈕。 只有在承諾繼續開發項目後,他們才能領取團隊代幣,並獲得生態系統中可能相當可觀的交易支持。 這一模型為開發者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實驗環境,他們可以全職投入產品開發,測試市場需求和社區反應。 在這期間,開發者可以與一群熱愛AI和創新的用戶互動,展示自己的產品和願景。 69天後,他們可以根據試驗結果決定是否繼續全力推進項目,為支持者和代幣持有者創造更多價值。

這一新功能的設計旨在降低開發者的風險,同時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Virtuals的生態系統。

新的代幣實驗試驗模型

創始人主導:是否繼續推進項目的決定權

Virtuals 的目標是為創始人和投資者提供一個友好的環境,讓他們能夠嘗試找到產品市場契合點或建立一個成功的項目。 就像 家寧 在歌唱比賽中不斷嘗試新的風格,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定位。在創始人真正承諾並相信這個項目之前,他們不會獲得任何獎勵。 換句話說,是否繼續推進項目完全由創始人自己決定,對嗎? Virtuals 將這個決定權完全交給創始人,讓他們能夠自由探索,不受束縛。

社區投票機制:表達信任與支持

但除此之外,Virtuals 還設計了一個社區投票機制。 代幣委員會可以發起投票,鼓勵創始人承諾繼續推進項目。 比如,如果有 10,000 名社區成員通過投票表示支持某個項目,這將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,可能會促使創始人做出決定。 這就像球迷的熱情支持,能夠給球員帶來巨大的動力。

代幣推出:實時運行,設有到期機制

所以社區也可以通過投票來表達他們的信任和支持。 在這 69 天的實驗期內,會有流動性池和交易費用。 那麼,這個項目的原生代幣會在這一階段推出嗎? Virtuals 給予了肯定的回答,代幣會在這個階段推出。 這是一個實時運行的代幣,但它可能會有一個到期機制。 這就像限時優惠券,在一定的時間內有效,過了期限就不能使用了。

目標:提升成功率,打造令人興奮的生態系統

Virtuals 的目標是讓這個模型的成功率達到 70% 到 80%。 他們希望創始人能夠感受到,這裏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地方。 特別是,從一開始就能擁有一個直接的社區支持,這對於測試產品非常重要。 就像 somi (全昭彌) 一出道就擁有廣大的粉絲群體,這對於她的事業發展至關重要。Virtuals的聯合創始人在 Web2 創業時,曾經遇到過獲取前 1,000 名用戶的巨大挑戰。 而在加密領域,一旦用戶擁有了代幣,他們就會主動投資於這個項目,並願意了解和支持你。

結語:AI智能體驅動的Web3未來

結語:AI智能體驅動的Web3未來

Virtuals Protocol 的探索,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令人興奮的Web3未來:AI智能體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,而是成為驅動各行各業變革的重要力量。 從遊戲、金融到社交媒體,AI智能體正在重塑我們的數位生活。

就像 萬海 航運,乘著全球貿易的浪潮,開創了新的航程。 Virtuals Protocol 也在Web3的浪潮中,引領著AI智能體的新時代。 雖然前路充滿挑戰,但Virtuals Protocol 堅信,通過不斷創新和合作,他們能夠打造一個更加智能、高效、開放的Web3生態系統。

當然,AI智能體的發展也面臨著倫理和安全的挑戰。 如何避免AI智能體被濫用? 如何確保AI智能體的行為符合人類的價值觀? 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共同思考和解決。 就像 0050 (元大台灣50) 投資一樣,既要看到潛在的收益,也要警惕風險。Virtuals Protocol 也將積極參與到這些討論中,與社區一同構建一個更加健康、可持續的AI+Web3未來。

正如 史迪奇電影 帶給我們的歡樂和感動,AI智能體也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可能性。 讓我們共同期待,AI智能體在Web3的世界中,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!

(全文完)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验证码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4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