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金融AI:普惠福音还是营销噱头?

金融AI:普惠还是噱头?汇添富“DeepSeek in 现金宝”的AB面
数字化转型的大潮席卷各行各业,金融机构自然也不甘落后。汇添富基金最近搞了个大新闻,把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 R1塞进了自家的现金宝App里,美其名曰“DeepSeek in 现金宝”,要用AI给大家提供更便捷、更智能的金融服务。这事儿乍一听挺高大上,但仔细琢磨琢磨,总觉得有点“皇帝的新衣”的味道。
报告解读:真能降低投资门槛?
汇添富这次主打的几个功能里,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“基金报告智能总结”、“基金报告对比分析”和“基金报告趣味改写”了。他们的宣传口径是,要把晦涩难懂的基金报告变成人话,让小白也能轻松了解基金的运作情况,降低投资门槛。
但问题是,基金报告本身就存在信息披露上的局限性。基金经理出于各种原因,可能不会把所有信息都坦诚地告诉你。这时候,AI再怎么总结、对比、改写,也只能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做文章。说白了,就像用AI翻译一本错误百出的书,结果还是错的。况且,AI的解读真的能准确抓住报告的核心要点吗?会不会为了追求“趣味性”,反而忽略了重要的风险提示?
我并非完全否定AI的价值。AI在信息检索和处理方面的能力确实很强,可以帮助投资者快速筛选信息。但关键在于,投资者不能过度依赖AI,把它当成万能神器。要知道,投资是一门复杂的学问,需要深入的研究和独立的思考。如果只是看了AI总结的几句话就贸然入场,那跟赌博也没什么区别。
“科技向善”:口号还是行动?
汇添富在宣传中反复强调“科技向善”、“普惠金融”等概念,试图把自己打造成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。但说实话,这些口号听多了,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虚伪。
“DeepSeek in 现金宝”真的是为了普惠大众吗?我对此表示怀疑。要知道,研发和运营AI大模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。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谁头上?是投资者,还是汇添富自己?
更重要的是,AI的应用可能会加剧金融市场的不平等。那些掌握了更多数据和技术的机构,可以利用AI来获取更大的优势,从而挤压普通投资者的生存空间。这难道就是所谓的“科技向善”吗?
退一步讲,就算汇添富真的想“科技向善”,也要考虑到潜在的风险。AI的算法可能会存在偏差,导致歧视性的结果。例如,AI可能会给某些人群提供更高的贷款利率,或者推荐风险更高的投资产品。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,可能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。
基金经理“原声”朗读:噱头大于实际?
汇添富还搞了个“基金经理原声朗读”的功能,想拉近投资者与基金经理的距离。我觉得这个功能纯粹是噱头。
基金经理的声音好听不好听,跟基金的业绩有什么关系?投资者真正关心的是,基金经理能不能为他们赚到钱。如果基金经理只会花言巧语,却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,那他的声音再好听也没用。
而且,基金经理的声音真的能代表他的真实想法吗?要知道,基金经理也是人,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,例如公司的压力、监管的要求等等。他们说的话,未必是他们心里想的。
总之,我认为“DeepSeek in 现金宝”这个项目,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手段,而不是真正的创新。它试图用AI来包装传统的金融产品,吸引更多的用户。但它并没有解决金融行业的根本问题,例如信息不对称、服务不公平等等。
当然,我并不是说AI在金融领域没有任何价值。AI可以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、优化风控。但关键在于,我们要理性看待AI,不要盲目迷信。AI不是万能的,它只是一个工具。我们要用好这个工具,而不是被它所奴役。
参考文献: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